魅之韵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魅之韵中文 > 我就刷个视频,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> 第5章 不知大秦能否改变二世而亡的未来?

第5章 不知大秦能否改变二世而亡的未来?


第5章 不知大秦能否改变二世而亡的未来?
如李斯所想,秦始皇此刻思绪万千。
天幕之前播放他的功绩,包括了他正在做和着手准备做的事情。
他毫不怀疑刚刚天幕的叙述。
天幕信息不多,按时间推算的话,离他驾崩没几年了。
东巡是他驾崩之时,死因未知,那先暂且不提。
天幕提到徐福东渡不知所踪,岂不是说徐福一直在骗他?
这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?
或许是他发现了徐福的什么异常,徐福才要东渡逃跑?
是徐福给他吃的丹药有问题吗?
秦始皇脸色发青,愤而开口:
“来人,在宫中找一条健康的狗,将徐福近日炼的丹药全部喂给它。”
“若有任何异常,把徐福,包括那群方士,全部斩了!”
徐福还没来得及求情,就被甲士捂住嘴带走了。
秦始皇继续思考天幕的内容。
赵高和胡亥矫诏登基,杀害公子扶苏!
大胆!
赵高怎么敢的!
始皇帝紧绷着脸,冰冷的眼神扫过赵高。
扶苏为人宽厚,却因直言进谏,触怒于他,现在正在协助蒙恬修筑长城。
胡亥是他最小的儿子,也是他最喜欢的儿子。
现在正是活泼好动,调皮捣蛋的年纪。
还得到过“慈仁笃厚,轻财重士,辩於心而诎於口”的评价。
怎么看都不似那大逆不道,罔顾亲情之人。
是他!
赵高!
胡亥正跟随赵高学习狱法!
胡亥矫诏登基,一定是赵高教唆的!
如此,赵高便留不得了。
秦始皇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,愤怒开口:
“中车令赵高大逆不道,即刻赐死!”
赵高大惊,扑通一声不断磕头,很快大殿上就见红了:
“陛下,臣冤枉啊!”
“陛下不该就因为这天幕寥寥数语就定臣的罪啊!”
“天幕是假的啊!假的啊!”
秦始皇挥挥手,宽大的龙袍下摆带起一阵风。
“聒噪。”
“带下去。”
秦始皇不抵触皇子之间对皇位的竞争。
只要有能力坐稳皇帝这个位置,守好大秦基业,传承大秦千秋万代,就算矫诏了又有何妨!
可胡亥继位之后,短短几年便二世而亡!
甚至自己还被赵高所杀!
怕是在位期间一直被赵高把持朝政!
要么是他胡亥无能,要么便是昏庸!
他竟生出如此无能愚蠢的儿子!
“拟旨,公子胡亥年少顽劣,不学无术,令其禁闭深宫,任何人不得探视。望此后,勤学苦读,修身养性。终生不得参与朝政。”
“传公子扶苏回朝,不必在外历练。”
“传召大臣全都过来觐见,朕要定太子之位。”
秦始皇连下三道旨意。
这些旨意引起满朝哗然。
虽然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,但是扶苏常常直言劝谏惹怒秦始皇,以至于到现在迟迟没有立下太子人选。
不少大臣猜测,是否皇帝已经暗自排除公子扶苏。
然而这些大臣也不敢暗自站队,秦始皇忌讳这些,他们可不敢惹怒皇帝。
秦始皇似乎又思考了许久,看向李斯淡淡开口道:
“李斯,你年少便跟随朕,朕知你心中抱负。”
“如若扶苏登基,便会重用蒙恬蒙毅,你恐不肯屈居人下。”
“矫诏之事,天幕中未提及你,怕是你心中也有些许猜测。”
“胡亥上位不到一年便起义频发,恐怕那时颁布的法令更加严苛。”
“百姓或许太苦了。”
李斯立马跪在地上,浑身冰凉。
他对自己很了解,若胡亥真的如此昏庸,他绝对会插手治国的。
只是没想到自己的严苛政令,这么快就会被反噬。
他一向是推崇法家惩罚严明的制度。
赵高最后杀了胡亥,怕是自己早已被杀。
自己的家人或许也不能幸免。
“陛下,李斯错矣,但求一死。还请陛下保全臣的家人。”
李斯重重磕头,苍老的声音中带着颤抖。
他希望始皇帝看在他主动求死的份上,放过自己的家人。
嬴政深深的看了他一眼,冷冷开口。
“如今建国之初,百废待兴,正是用人之际。”
“朕留你一命,是因为朕要用你。”
“在此期间,你切莫有任何动作。”
“你家人的性命,在你手上。”
李斯听到这句话,紧绷的心情瞬间松懈下来,随即再次磕头:
“臣,叩谢圣恩!”
秦始皇接着道:
“天幕现世,透露了未来,六国余孽恐怕蠢蠢欲动。”
“天幕上提及的陈胜、吴广、刘邦、项羽,需派兵捉拿。”
“如遇反抗,就地诛杀。”
“大泽乡派人去查看是否有酷吏奴役百姓。”
“民间各地也需派人巡视是否有大规模起义。”
“李斯,你且安排。”
李斯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:
“唯。”
秦始皇视线转向几位推崇儒家的大臣。
“大秦自商鞅变法开始,一直严苛律法。”
“各地起义不断,或许是律法太过严苛惹得民怨沸腾。”
“接下来,诸位大臣和朕商议一下如何安抚百姓。”
“防患于未然。”
淳于越的眼神格外明亮,心中感激这个天幕。
他虽然是扶苏的老师,却不得重用。
每每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,都会被秦始皇反驳,甚至被李斯针锋相对。
现在秦始皇终于要开始着手民生,起码会认真听取他们儒家的意见了。
儒家,终于熬出头了啊!
淳于越眼角忍不住泛出泪花。
始皇帝做完这些安排,负手而立,深邃的目光看着天幕:
“如果朕真的没几年就会驾崩,有朕为扶苏铺路,留好朝廷的班底。”
“扶苏生性仁德,心系民生。只要不昏庸,至少能做一个老实本分的守成之君。”
“如此安排,不知大秦能否改变二世而亡的未来?”
......
唐太宗李世民此刻看向太子李承乾的目光充满慈爱。
“秦二世能矫诏登基,篡位成功,就是因为秦始皇没有早早的定好太子。”
“不像咱的承乾,朕一登基,就确立他为太子。”
“承乾承乾,承继皇业,总领乾坤。”
“承乾自小谦卑有礼,尊师重道。”
“朕还将安排承乾听讼,锻炼他的治国能力。”
“如此,承乾必将是个明君。”
殊不知,李世民的下一任继承人也并非太子李承乾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