魅之韵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魅之韵中文 > 我就刷个视频,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> 第34章 大明的脊梁:于谦

第34章 大明的脊梁:于谦


第34章 大明的脊梁:于谦
天幕上慷慨激昂的鼓声响起。
身披战甲的朱祁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长城。
“大明江山永在!”
破釜沉舟,背水一战!
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!
随后,战斗画面徐徐闪过。
将士们怒吼、冲锋、厮杀。
嘶吼声、火炮声、悲鸣声,声声入耳。
满地的鲜血,染红了北京城。
画面再次一黑,是一段结语。
鞑靼可汗花花不脱遣使臣来大明谢罪,宣布脱离瓦剌,成为明朝的附属国。
北京保卫战落下帷幕。
......
“大明可以战死,不能跪着亡。”
“宋朝南渡亡国,南迁大明就完了!”
“天子守国门VS天子叫国门。”
“要不是于谦,朱祁钰力守北京,明朝就重蹈宋朝的覆辙了。”
“于谦,以一人之力扛起摇摇欲坠的大明。”
“于谦强行为大明续命两百年,民族英雄!”
“前期的于谦:愿皇上能收敛好战之心,与民更始,施恩于天下!
后期的于谦:兵部眼里没有和字。”
......
大明洪武年间。
朝堂上的官员无不热泪盈眶,激动万分的抹着眼泪。
朱元璋眼眶又开始红了,一脸感激的看着天幕中的于谦。
于谦以一人之力扛起摇摇欲坠的大明。
为大明续命两百年。
怎会不让他心生感激!
“好好好!”
“于谦,救了咱大明啊!”
“祁钰也是好样的!”
“咱老朱家的后代就没有软骨头!”
朱元璋冷哼一声。
“那个朱祁镇就别管他了。”
“让他留学吧!”
......
大明永乐年间。
朱棣悬着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。
守城指挥官的重任居然压在于谦一个文臣身上。
可想而知,土木堡一战给大明的军队造成了多么重的创伤。
“幸好有于谦!”
还好是于谦把北京保下来了。
不然他真的愧对他爹!
片刻之后,他又开始暴怒。
“这该死的瓦剌!”
“简直没把朕放在眼里!”
“我朱棣,此生不踏平瓦剌,死不瞑目!”
朱高炽抬头,小心翼翼开口:
“父皇......”
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。
“怎么......”
“又想劝朕休生养息?”
朱棣声音陡然拔高。
“你节省的那点开支,瓦剌人掠我边境一天就抢到了!”
“你大孙子打一场仗,打的大明的裤衩子都没了!”
“你现在省了有屁用!”
朱高炽擦擦额头上的汗。
“儿臣不敢......”
“儿臣是要劝父亲带上瞻基去打。”
“子债父偿!”
“但是,爹啊!这次要是追不上那些瓦剌骑兵,您就别那么执着了。”
“钱粮能省还是省点!”
朱高炽眼见朱棣又要发怒,赶紧补充道。
“咱们可以抢点回来。”
“总得有点收获是不是!”
朱棣一愣,随即点点头。
看不出来啊。
老大这胖小子看着人畜无害,实则蔫坏。
......
大明宣德年间。
朱瞻基此时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。
大明朝救回来了!
“于谦,天下大才!”
“爷爷没看错人啊!”
“北京城中守军两万,皆是残兵。”
“瓦剌来势汹汹,还携天子叫门!”
“于谦力挽狂澜,对我大明有救命之恩!”
“我大明后世子孙皆应牢记于谦北京城下的救国之恩!”
“于谦,堪为国公之位!”
此话一出,无人反驳。
因为,于谦值得!
杨士奇此时更是喜不自胜。
于谦就是他们这群老臣力荐提拔上来的。
虽然于谦平日里有些桀骜不驯,但他们都对他一直都是赞誉有加。
笃定他的未来一定是大明的肱股之臣。
他难以想象于谦在这种绝境下临危不乱,为挽大明于将倾付出了多少心血。
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是对的!
于谦,大明的脊梁!
杨士奇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自己年纪大了,撑不了多久了。
有于谦,他也就放心了。
朱瞻基平复下来激动的心情。
他更是没想到被自己评价懦弱无刚、不堪大用的二儿子,是这般有担当。
在大明危在旦夕之时力挽狂澜!
皇位传给谁,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想到这里,他便下定决心。
将从小便寄养在宫外的朱祁钰接回宫。
他要亲自教导,倾力培养!
如果自己没几年可教了,就把朱祁钰交给于谦!
至于朱祁镇,就去看守祖庙吧。
做藩王的话,万一又发动靖难可不行。
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早逝。
要做的事情还很多!
最先要做的便是......
闪击瓦剌!
......
秦始皇满是惊叹。
“朕还以为大明要亡了,没想到于谦让大明活过来”。
李斯心生佩服,毫不吝惜他的赞美之词。
“于谦,天生的将才!”
“日后有他稳定大局,朝中必然不会生乱!”
“大明兴许能够再续辉煌!”
秦始皇肯定地点头。
“若大秦有此良臣,何愁没有千秋万代!”
......
李世民最是欣赏人才。
于谦力挽狂澜,以一己之力拉起要倒下的大明。
岂会不让人心生敬佩!
这才是真正的国之重臣!
魏征忍不住夸赞道:
“于谦,有定国安邦之才。”
“若是能重用于谦二十年,大明说不定能中兴。”
房玄龄感叹道:
“若能与于谦同朝为官,臣愿意将这个丞相之位让给他。”
李靖接着道:
“我这个兵部尚书也愿意。”
程咬金默默搭话:
“俺也一样......”
......
赵匡胤有种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感觉。
现在满脑子只剩“宋朝南渡亡国”这句话。
“我大宋国都为何要南迁啊?”
“难道我大宋也有留学生?”
他也顾不上看明朝的后续了,只想知道大宋是什么情况。
他现在抓心挠肝。
天幕能不能告诉他啊?
难道他的子孙中还有比朱祁镇还离谱的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